您现在的位置: 白茅根 > 白茅根炮制 > 正文 > 正文

医生是怎样炼成的成医篇修炼,守护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25 11:13:48
王晞星在为患者把脉问诊。7月20日,第四届国医大师表彰名单公布,我省63岁的中医专家王晞星榜上有名。王晞星,从医45年,是国医大师里的“年轻人”。从17岁踏入中医世界,在一路顺遂的从医路上,他选择“放下”,潜心中医肿瘤治疗。疫情乍起,他守正创新,以本草之功达抗疫奇效,如今成为“国医大师”,依然笃行不怠……王晞星的拼劲,让多少青年中医望尘莫及。1敢拼命运转机笑容恬淡、举止儒雅是王晞星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慢悠悠的晋南话,亲切、温暖、没有距离。8月5日下午,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医院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院举行。作为讲者的王晞星,精心梳理出自己的“和”法心得,分享给更多的青年中医。王晞星的起点是“赤脚医生”。17岁时,高中毕业的王晞星和祖辈们一样,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大队卫生所缺一个调剂药物的,我上过学,看的书多,卫生所张所长便挑了我去。”这是他人生的转机。就这样,王晞星跟着张所长抄方、巡诊、采药、制药……耳濡目染之下,他迷上了中医,朝夜吟诵,勤于实践,每晚都要把中医典籍与白天接诊的病例印证对照,还要背诵《汤头歌》等。渐渐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典籍深深印在他脑海里。高考恢复后,王晞星如愿考入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尽情汲取知识的养分。大学毕业后,王晞星进入山西医院(医院前身),在扶危渡厄的岐黄之路上全力奔跑。从医只有45年,但他在钻研医术和治疗患者上的时间却一点都不短。读书时,除了上课、锻炼,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里。做住院医生,王晞星晚上11时前从来没有回过家,不管值班不值班都在病房里,向老师学、向书本学、向患者学……他认为: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要想在医学道路上有所建树,必须勤奋实践、虚心请教、刻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2放下二次“创业”无论是当院长,还是成为“国医大师”,王晞星每周的门诊“雷打不动”。他的专家号一号难求,肿瘤科诊室外,好不容易挂到号的患者,眼巴巴地盯着诊室的门。在年,我省还没有中医肿瘤科。彼时,已经在消化科领域打响名号的王晞星发现,临床上,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是抱着最后的希望来找中医的。通过中医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这让王晞星开始了新的思考。究竟是传承中医大家肖汉玺老师的衣钵,深耕消化科领域,还是专注研究中医肿瘤学,真正为肿瘤患者做点事呢?36岁的王晞星最终还是选择“放下”。“医生不就是为治疗疾病而生吗?中医如果不能在重病和疑难病上取得突破,就不能真正体现中医的价值。”年,在质疑声中,王晞星牵头创建我省首个中医肿瘤专科。起步时只有5名医生、6名护士、18张病床,大家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人虽不多,好在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忙得顾不上吃饭,深更半夜才下班,却没有一个人掉队。为了研究化疗药的副作用,全科人几天不回家,就守着患者,直到找到解决方案。就这样,大家不断在临床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能不能让身体与肿瘤“和平共处”,这是“和”法治疗的来源,也就是大家所讲的“带瘤生存”。“和”法治疗肿瘤,就是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让身体与肿瘤和平共处。“就像两军对垒,我不一定要消灭你,而是要提高自己的战斗力,达到一个新的力量平衡。”如今的中医肿瘤科已发展到3个病区、余张床位,集中医、放化疗、介入、心理治疗于一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一站式诊疗中心,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破难守正创新大疫之中有大医。年6月,王晞星正式退休。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激活”了他内心的战斗欲。61岁的王晞星亲临战“疫”一线,带领80余人的中医药团队,尽锐出战,制定方案,诊治患者,研发方剂,见证着疫情阴霾一点点消散。对抗疫情,中医的背后是浩如烟海的病例。匆匆赶回太原,王晞星连夜分析收集到的感染病例。他越看越心惊,此次疫情最凶险的是,病毒侵入身体后,引起炎症因子风暴,肺部渗出物骤增,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王晞星团队提出了中西医联手救治思路:不走呼吸道,不走肠道,走水道,兼顾祛邪、护胃、养心、护肝。几番商榷,大家最后确认了13味中药:葶苈子、白茅根、丹皮、生地、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茯苓、黄芩、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茵陈,配合西医治疗,助力减毒增效。这味“葶苈泻肺汤”后来屡建奇功。此番中医中药的及早介入,也扭转了大家对中药“慢性子”的认识,疑似患者及轻症患者服用初期方——除湿清肺颗粒,患者症状迅速消失,没有一例病症转重。另外,还有中期方、恢复期方……分时段围堵新冠病毒。“一人一证、一证一方、一人一策”分型论治的中医治疗方案,取得明显疗效,成为我省抗疫的治疗经验之一。4敲打言传身教“我感觉我到60岁后,才真正懂得看病。”王晞星说,体质、经络、穴位……中医研究的是形而上的身体,它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从医40余载,方才领悟中医举重若轻、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杨晞是王晞星年带的硕士研究生,一晃13年,她已是一名带教老师。回想起和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她说:“老师不仅是‘言传’,‘身教’对我们影响更大。”研究生复试结束后,杨晞突然接到王晞星的电话,让她提前报到,熟悉工作。当时,肿瘤科已经“一床难求”,正式在岗的管床医生只有3个。杨晞到了科室,老师们没时间多寒暄,简单交代日常工作,告诉她这些怎么弄,剩下的全靠自己观察领悟。一天晚上,杨晞忙到快9时才忙完,准备下楼却碰上老师王晞星一路小跑着进了病区。“您怎么这么晚还来?”谁料王晞星下意识看了看表说:“这么早你就回去了?走,先跟我查房去!”这话让杨晞心里犯嘀咕,“老师不会是开玩笑吧?”“进了病房,老师神情严肃,温声询问患者情况,时不时拍拍他们的手臂,特别亲切,有的患者甚至拉着老师的手流泪了。”一幕幕场景深深触动着杨晞,“人在重病时,能遇到这样的大夫太幸运了!”那时,王晞星已是全国知名的肿瘤专家、医院院长,繁重的管理工作加上满当当的门诊,已经应接不暇,但是查房他却一天不落。老师的严谨、认真,对患者的重视,杨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正如老师所言:“我们的职业与生命相联,选择当医生就是选择一生的奉献。”医院胜利分院院长高向军年就跟着王晞星学习,受益匪浅。“是看病的人,还是看人的病?”高向军挨老师的骂不少,骂过才醒悟:药方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患者病机变化调整。“这次疫情,中医的疗效被肯定,我们的青年中医也要自信起来,强大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守正创新。”王晞星号召青年人,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人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让中医药与时代同频共振。记者魏薇刘涛张志敏文/摄太原晚报记者手记用生命,守护生命,这份工作注定不平凡。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像医生一样,愿用毕生精力守护百姓健康。正如侯瑞霞所说:“医生和患者是战友,我们更希望患者少生病、不生病,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疾病。”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有一个共识:医学在进步,病毒也在变异,并不是每种疾病都可以治愈,我们要给医生更多的理解和成长空间。我们要学会信任医生,信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力量。一名医学生顺利成长为一名主任医师需要20多年的历练,一步一个脚印爬坡过坎地前行,累和苦无需多说。面对患者鲜活的生命,医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们有挫败、有犹豫、有委屈,也有纠结和痛苦,正如刘铮刚入职时尽全力抢救患者却无力回天,挫败大哭之后,勇敢地把负面情绪转化为追求精湛医术、刻苦钻研的动力,努力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医师节的设立,是为了理解、为了尊重,为了让人们看到每一位医师的付出。信任和善待医生,胜过所有的赞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maogena.com/bmgpz/14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白茅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