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大家好,小药又准时跟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讲一个名医茅草治穷的故事,大家快跟小药一起来听听吧!
小药物语
简
介
张仲景(约公元~年——约公元~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东汉末年 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 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 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故事文本东汉时期,洛阳一带常年荒旱,瘟病肆虐,人们缺医少药,有不少人死于病魔。这事传到了张仲景的耳朵里,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从南阳来到洛阳行医。
无论官宦人家还是平民百姓,凡来求诊的人,张仲景都热情接待,细心诊治,每每药到病除,以至于声名远播。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张仲景家的门就被一个叫李生的小孩子叩响了。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李生见了张仲景后,怯生生地说:“大人,您是神医,求您可怜可怜我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给我看看病吧!”
张仲景让李生坐下,拉过他的手,认真地切起脉来,然后又看过舌苔、气色, 肯定地说:“你根本没有病呀,孩子。”
“我有病!我是穷病,请大人诊治!”李生声泪俱下地说。
原来他父母双亡,他卖掉全部家产后才勉强安葬了父母,可现在地主又逼他还账。因此他恳求张仲景为他开一剂灵丹妙药,医治他的“穷病”。
张仲景听了李生的哭诉,很久没说话。他行医多年,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但治穷病还是头一回。他让弟子给李生取了两个白馒头,又沉思良久,写下了一个药方:白茅根,洗净晒干,塞满房屋。
李生看到这个药方后,十分纳闷,但又不好细问。他回到自己住的破庙后,就召集穷苦人家的孩子,到茅草地里刨起茅草来。不几天,他们就把村子附近的茅草都刨完了。李生住的那个破庙,里里外外被茅草根塞得满当当的。
这年冬天,洛阳一带没落一片雪。第二年春天,也没下一滴雨,空气干燥,疫病蔓延。洛阳城的达官贵人都争先恐后地请张仲景看病。张仲景让弟子在这里应诊,自己则来到李生所住的村子,为穷苦百姓看起病来。
针对这次疫情所表现出来的病征,张仲景开的方子里都少不了白茅根,少则三钱,多则一两。其他医生见张仲景如此用药,也都暗中仿效。这样,没过多久,白茅根便成了奇缺的金贵药材。
药铺里卖断了货,张仲景师徒就介绍他们去李生那里购买。李生见穷人来买,就少收或不收钱;见富人来买,就高价出售。
这场瘟疫过去后,李生大赚了一笔。他用这笔钱到京城买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李生为乡亲们办了好事,乡亲们都感谢他,合力帮他修建了一间茅屋。从此,李生有了自己的住处,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李生感念张仲景,更惊叹他于的先见之明,便问张仲景是如何判断出疫情的。张仲景不慌不忙地说出了其中的道理。
原来他根据冬天无雪、气候干燥、百病杂生的现象,推测来年春天,瘟疫一定会流行。而那荒郊野生的茅草根有清伏热、消瘀血、利小便的功能,正是治瘟疫的良药。大家不由都惊叹于张仲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延伸阅读
上文提到的茅草根中药名白茅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1
白茅根的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2
白茅根的主治
1、主要用于血热鼻衄、咯血、尿血、血淋等出血证,热*淋证、水肿,湿热*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喘等。
2、西医诊为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紫癜属血热迫血妄行,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属肺胃热盛,肾炎、乳糜尿属湿热下注等。
3
白茅根的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鳞片状的叶鞘,鲜用或扎把晒干。
以上文本来自喜马拉雅--童心童声中医药,有兴趣的小朋友们可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maogena.com/bmgtx/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