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
甚至有人因热射病死亡,
还没入伏就已经热得无法喘息。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40天“超长待机版”,如何悠哉度盛夏?
古人云:“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气血运行旺盛,机体容易出现疲乏无力、腰酸背痛、胃口差、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但与此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全家做好三件事,安然度过酷暑时节。
第一件事:喝一罐凉茶
三伏天是高温高热,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人体的阳气随之达到一年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人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困扰。因此,需要清热、祛火。另外,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还容易被湿邪侵袭。因此,就需要祛暑、祛湿。
广东人的生活离不开凉茶,暑热时节更容易“热气”、“上火”。每到夏天,凉茶为广东人必不可少的解暑妙方。
邓老凉茶以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已经成为广东凉茶的代表之一,展现出中国独有的防病养生文化——“有病时治病、未病时防病、治未病之病”。
邓老凉茶是根据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当年抗击“非典”的预防宝方改良而成的。其配方改良自经典名方——“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白茅根、蒲公英、桑叶、甘草、菊花六味中草药组成。整方轻清甘淡,无论体质如何,大致都合适。
一罐邓老凉茶下肚,整个口腔顿时充满了浓郁的本草清香。舌尖回甘,咂一咂嘴,清凉舒爽,消暑解渴,整个人立马就精神了,是不可多得的夏日消暑佳饮!
第二件事:喝一杯薏湿茶
夏季天气高温闷热,又时不时下雨,这时是人体内湿气最重的时候,而脾喜燥恶湿,暑湿困于脾,不仅会阻碍水谷精微的运化,还会引起低热、口渴、食欲不振、精神困倦、舌苔厚腻等暑湿困脾的表现。
眼下入伏,“冬病夏治”其实治的就是“湿”。夏季,人体气血及阳气相对较为旺盛,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治病原则,可借身体内的“旺火”赶走湿邪。因此,夏季可以说是祛湿的最佳时间。
邓老薏湿膏精选芡实、薏苡仁、山药、赤小豆、白扁豆、橘皮、槐花、甘草、金银花、鸡蛋花、荷叶等12味珍材食料,科学配伍,药食同源。让你远离“湿”态,轻松自在!
芡实又名鸡头米、鸡头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之列,其性平,味甘涩,归脾肾二经,具有健脾除湿、燥湿止带、益肾固精之效,素有“水中桂圆”的称号。
《本草纲目》记载薏米:“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神农本草经》记载赤小豆:“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
这些食物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可以帮助你告别黏黏腻腻,让身体更加清爽!
第三件事:适当运动出汗
《黄帝内经》说“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炼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国医大师邓铁涛对八段锦极为推崇,并在书中写道:“八段锦简单易学,经常锻炼,对增强体质、调节人体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均有显著功效。”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因为出汗的过程,是阳加之于阴———身体里阳气来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肌肤腠理,也就是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所以,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
总之,“三伏天”建议大家饮食清淡、健脾祛湿,动一动出身汗;不建议长期待在空调房里,这样对身体不利。另外,不要吹过堂风,以免汗闭在体内,加重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