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是乡间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
因其叶片和榆树叶十分相似,但又不会长的像榆树那般高大,形似灌木遍地而生,所以古人称之为地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介绍地榆之名的时间就曾说到:此物其叶似榆,初生遍地,故而为名。
地榆是以其根茎入药的,中医里面认为其味酸苦发涩,药效寒凉,其比较典型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入血分而散血内之热。
而在实际的运用之中,其常见的妙用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凉血止血
此物的苦寒之其善入血分,所以对于血内之热邪其具有较好的宣泄之力,加上其还具有一定的酸涩收敛之气,故而还可以起到较好的敛血止血之功,因此在中医里面其常被应用到各种血热之出血症之中。
比如当燥热之邪蕴结于脏腑之内不能外散,进而引起的胃热出血,肺火上逆燥邪伏于上焦,进而引起的鼻衄咯血,以及肠道湿热黏滞,进而一起的便中加血诸证,皆可以适当地使用其来缓解。
传统中医里面就常会使用地榆和白芨、生地黄、黄芩、白芍、当归、白茅根、侧柏叶、槐花等配伍,在此方面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2、敛疮疗伤
其苦寒酸涩之力不仅对于内热导致的血热妄行诸症有较好的效果,对于肌肤外伤及疮肿疔毒诸症亦可以起到较好的收敛疗伤之效。
在古代,人们在应对一些肌肤烧烫之伤,或者是湿疹疮痈久而难愈等情况,也常会选择使用它来缓解。
民间一些地方就常将其研磨成细粉之后同麻油搅拌均匀,然后外敷于疮口之处即可。
此外,中医里面还常将地榆和紫草、当归、黄连、冰片等一起搭配制作成散剂或者药膏外敷,其效则更佳。
地榆在入药的时间一般有生品和炮制品之分,生品即为生地榆,炮制品则是将其炒制成炭,称之为地榆炭。
中医里面认为药物碳化之后其收敛之力更增,所以在应对一些出血之症的时间,常会选择将其炒制成炭后使用。而生品的苦寒解毒之力更佳,所以对于一些肌肤常见的疮伤诸证,以生品入药更为宜。
当然,上述介绍也只不过是对于地榆之妙用的浅谈,相信喜爱中医药的朋友们一定还了解更多关于地榆的妙用,欢迎朋友们多多指导交流,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