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茅根 > 白茅根炮制 > 正文 > 正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1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0 14:16:03

白茅根

白茅根利尿退温热

爷孙俩经常到野外去采白茅根。

小指月喜欢尝这白茅根,嚼起来汁带甜,非常可口。

老爷爷说,白茅根利水退热之功不容小视,而且要退身体的热盛,鲜品效果 。

有个病人得了温热病,身体反复发热烦躁尿赤,他先用发汗退热的办法,想不到热退了,它又再起来。

老爷爷摸完脉后说,这脉象应指有力,是里热盛,不是纯表热,所以何以通过利水道,使阳随阴降,热随尿出。

于是就给他用单味白茅根半斤煎水服用,一剂而热势退,三剂病痊愈。

小指月说,爷爷,怎么一下子用这么大量?

老爷爷笑笑说,很多人都知道白茅根不错,能利尿退热,它中空有节,又带有微微发表通表里气机的功效,是温病烦热之要药,但临床上他们用的时候,却没法得心应手,原来他们都是10克20克地用,如隔靴挠痒,我们一用就克克,方能真正撤热从水道下出。

小指月点点头,原来这又是中医中药的剂量之秘,如果不知道这秘诀,古书读不懂,临床效果不明显,便容易失去信心。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

一西医得温病,头疼壮热,心中烦躁,自服西药退热之品,服后热见退,旋又反复。其脉似有力,惟在浮分、中分,俾用鲜茅根四两、滑石一两,煎三四沸,取汤服之,周身得微汗,一剂而诸病皆愈。

一妇人年近四旬,因阴虚发热,渐觉小便不利,积成水肿,服一切通利小便之药皆无效。其脉数近六至,重按似有力,问其心中常觉烦躁,知其阴虚作热,又兼有实热,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肿也。俾用鲜茅根半斤,煎汤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使药力昼夜相继,连服五日,热退便利,肿遂尽消。

正本清源治崩漏

有个妇人,崩漏不止,屡用升举补脾之品,如补中益气汤、归脾丸,血都没有收住,其脉虚数。

小指月说,下血必升举,按道理,用补脾统血,益气升举之法应该有效才对,怎么效果不理想呢?

老爷爷说,你看她脉象虚数,知其气不摄血,但其脉带数,寸部尤甚,这是肺热亢盛,如果肺热不能下移,血出必难以自止,这时用益气统脾加利水退热法,在归脾汤基础上加白茅根二两试试。随后一剂则血少,三剂则血止。

小指月说,为何加白茅根呢?

老爷爷说白茅根色白入肺,中空有节,善于通达水热下行,又能凉血止血,这样上焦肺胃热退,下焦血自不妄行矣。所以治疗崩漏别只看到下焦问题,别忘了下病上取,正本清源。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邢维萱经验

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是中医学之精髓,精于医者,莫不以此为准则。忆昔曾治李姓妇女,适逢绝经年龄,血崩不止,已有月余,多方求医不效。面色萎*,心悸不寐,少气懒言,纳食欠佳,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质淡。余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治以*芪30g,*参30g,当归15g,白术10g,茯苓15g,广木香5g,龙眼肉10g,炒酸枣仁15g,鸡冠花30g。

患者服药后依然出血不止,而且体质日渐衰弱。请李翰卿老所长诊治。李老问及病情,按脉片刻,仍按原方加白茅根60g服用。果然药进2剂血崩止。请教李老加白茅根何意?

李老说:此人心脾气虚证存在,但适逢绝经之年,天癸将尽,肾水不足,加之日久出血,阴液更加亏损。阴不足则阳有余,阴虚生内热迫血妄行。按其脉细数,知有虚热之象,加白茅根以去其虚热,热去血自不出。《内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证是也。我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李老先生精辨证,细用药之功力令人折服。(《*河医话》)

小儿流鼻血

小孩子在十岁以前佷容易流鼻血,稍微吃点热气的,或者运动激烈,甚至营养不足,都会导致鼻子出血。

一方面是小孩子身体比较通透,另一方面也说明脏腑肌肉还不够固密,发育不够满壮。这叫小儿脾常不足,统血力量不够,所以活动剧烈,或者身体透支厉害,也容易导致鼻子出血。

有一小孩子经常打电子游戏机,如果打的时间长了,鼻子就容易出血,家里人都不让他打了,他还偷偷去打。有一次放假,这娃子连续打了一个下午的电子游戏机,鼻子出血难以自止。

老爷爷说,回去搞一把白茅根煎水喝喝。

当天下午,他们家里人就去搞,一喝就好了,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打电子游戏机,会引起鼻子出血?

老爷爷说,长期过度集中精力在脑部,必定会导致气血上越,气血上越厉害,脑子压力便会大,脑子压力一大,便会借最薄弱的环境,鼻粘膜来泄血,以减轻压力。

所以这种过度用脑的病人,脉势如果上亢,出现咳血鼻衄,或者眼部出血,都是一个道理,只需要用白茅根,《药性赋》说,白茅根止血与吐衄,它能够清热降气,凉血止血,正符合吐衄必降气之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饮之。(《妇人良方》)

3、治鼻衄不止:茅根为末,米泔水服二钱。《圣惠方》)

4、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圣惠方》)

刘少臣经验

刘氏行医50余年,对疾病的治疗有许多独到之处,辨证用药极为灵活。有时仅用一味药或几味药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一男性患儿6岁患鼻衄,医院未治愈,来家就诊时嘱其家长每日用白茅根煮水喝即可,月余病愈从未再发。又如用陈皮、蝉蜕、赤柽柳、芦根4味药治疗小儿麻疹,屡用屡效,使许多患儿安全渡过麻疹难关等等,不胜枚举。(《津门医萃·第1辑》)

白茅根

植物的干燥根茎。

1、白茅根: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2、茅根炭:取净白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凉透。

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1、竹木入肉:白茅根烧末,猪脂和涂之。风入成肿者,亦良。(《肘后方》)

2、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3、小便出血:茅根煎汤,频饮为佳。(《谈野翁方》)

4、解中酒*,恐烂五脏:茅根汁,饮一升。(《千金方》)

煎服,9~30g。鲜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热利尿宜生用。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因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下面标题,查看详细内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风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五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寄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狗脊、千年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防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桐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丝瓜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鹿衔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枝、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藿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苍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砂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厚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草豆蔻、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薏苡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猪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玉米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葫芦、香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车前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滑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通、通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瞿麦、萹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金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石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冬葵子、灯心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萆薢、石菖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茵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虎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附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干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肉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吴茱萸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小茴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丁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高良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胡椒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花椒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拔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澄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陈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楝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乌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木香、荔枝核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香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佛手、香橼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玫瑰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绿萼梅、娑罗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薤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天仙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大腹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甘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九香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刀豆、柿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山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神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麦芽、谷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内金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矢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南瓜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maogena.com/bmgpz/10243.html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白茅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