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茅根 > 白茅根特性 > 正文 > 正文

今日立夏,你必须知道的养生知识,立夏到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2 14:26:48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立夏节气

年立夏时间

5月5日08:51:16

农历年三月二十四星期三

立夏是夏天的 个节气。此时,气温升高,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应当食用一些益肝护心的食物,要护肝、护心、祛湿为宜,为安然度夏打下基础。

夏天养生。随着气温升高,很多人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烦躁上火、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等症状。按照中医理论,“夏气与心气相通”,我们应顺应时节变化,注重睡眠的同时,适当进补一下安神养心的食物。

立夏养心:莲子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立夏安神:蜂蜜

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睡前一杯蜂蜜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立夏降火:苦瓜

不要觉得苦瓜苦,苦瓜越苦,败火清热降火的效果就越好!

中医食疗方:立夏清心汤

很多人看中医时,经常被告知“上热下寒、心肾不交”这类的词,什么意思呢?其实是说你上焦热(上焦一般指心、肺),下焦寒(下焦一般指脾胃、肾),这类人一般易爱上火又虚寒怕冷,补也补不进去。

下面为大家推荐的立夏清心汤就是用食物来解决这个“上热下寒、心肾不交”的问题的。有这种状况的亲夏天可以常备。

材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以下每类选1-3种,每种食材10克

做法:选以下食材5-10种,煮成汤,喝汤代茶,或者打成豆浆饮

▼养心清心的:麦冬、小麦、莲子

有手脚心发热、入睡困难、心情烦躁状况的人要多选这几种▼助脾土益金水的:小米、百合、山药脾胃虚弱,一到夏天就吃不下饭、胃口不香的人多选这几种▼补益气血的:枸杞、红枣、龙眼肉暑为阳邪,最能消耗人的能量,入夏精神不济、下午昏昏欲睡的人多选这几种▼祛湿邪的:赤小豆

身体虚胖,必须选赤小豆

立夏习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还要“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疰夏绳

旧时,用五色丝线于立夏日系于孩童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不得疰夏病,丝线被称为“疰夏绳”亦称“长命缕”。

3、斗蛋游戏

过去,每当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将一些鸡蛋、鸭蛋或鹅蛋煮熟,用冷水浸泡后再套入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4、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5、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立夏养生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饮食

在饮食上,常吃坚果能够有效强心护心。如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都有助于保护心脏。而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造成前文所说的“苦夏”,所以夏季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

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养神

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运动

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晨练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应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虽有利身体,但在夏季不宜运动量过大。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带走身体的能量,所以,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建议在炎炎夏季自备一些降温防暑饮品,比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是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

作息也要适当调一调

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中医专家表示:立夏后可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在23点到1点(子时)阶段入睡。

由于晚睡早起,睡眠时间较冬季缩短,不少人总出现打盹现象。对此,建议增加午睡。而11点到13点进行午睡是 时间,且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而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休。

立夏食疗

四君子汤,健脾补气:

夏季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易感湿邪。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脾病。所以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

被称为健脾补气 名方的“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以白术,健脾燥湿,还能加强人参的补气之力。

加上有健脾渗湿效果的茯苓,补脾作用更加明显;配上炙甘草,能协调使它们共同发挥效果。

立夏时节,用“四君子汤”加上粳米熬粥,减少即将到来的炎热给身体带来的消耗。

此粥男人喝了可以抗疲劳,精力十足;女人喝了可以气色红润,体力充沛;老人喝了可以补气健脾,安享晚年。

三*饮:

做法:*豆50克煮至半熟,入*瓜1条煮烂,入蜂蜜30克稍热,吃豆瓜,喝汤。

功效:清热解暑,可预防中暑,治疗咽喉干痛。

三豆饮

做法:绿豆克、赤小豆50克、白扁豆30克,加水煮烂喝浓汁。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健脾。适用于暑湿吐泻。

(白茅根)

三白饮

做法:白茅根50克、白木耳15克,白砂糖10克,水煎代茶。

功效:滋阴生津,利尿解暑。用于暑热之小便不畅者。请您转发分享,

立夏

人生如树

人生如树

立夏,草木长,树扶疏。今日,我们与春作别,走入夏季。花草树木,安静而努力地接受着生命的轮回。

法师把一个完美的人生比喻为一棵大树。树有根、茎、叶、花和果。同样,做人也是有标准的。以大树为喻,指明了正士必须具备的十种人格基础,以及由此而得到的两种善果。

世法即是佛法根。世法主要讲做人的规矩——人文道德,修为教养,也就是这里讲的正直、稳重、有愧心、不放逸等。人规是佛法的基础。若是没有人规,就不会有佛法里讲的这些功德。如同没有树根,就不会有树干,也不会有枝叶。同样的道理,没有人规,没有仁义道德,就不会有佛法,也不会有成就。

一、智慧和稳重

“树根妙慧与稳重”,做人也一样,首先要有智慧和稳重。

世出世间都有很多取舍之处,有很多该做和不该做的,允许和不允许做的。若是在这些方面不犯丝毫错误,而能正确地取舍,这个能力叫智慧。

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根本是智慧,一切成就的根本也是智慧。若是没有智慧,不会有其他的功德,也不会有其他的成就。所以,智慧是根,大家要做一个智者,这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人特别缺乏智慧,犹如引火烧身。因为不会分辨是非,不会取舍善恶,结果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违缘、障碍, 苦不堪言。

只要有智慧,其他高尚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具备;有高尚的行为,福德自然而然就会圆满。有广大的福德,就会不断地进步,利益会不停地增长, 达到圆满的境界,获得圆满的果位。

智慧是根,增长智慧最重要。无论是通过自力,还是通过他力,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增长智慧、具有智慧,这样一切自然会圆满、自然会成就。

虽然你有一些智慧,但如果不稳重,也不会成功,也不可能走到 。

稳重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可以信赖,另一个是不退道心。

稳重的人,不会轻易答应他人的委托,一旦答应了,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会去做。现在有些人总是换伴侣,没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总是换工作,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事业,就是因为心态飘忽不定,不稳重。有的学佛人也是这样,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这也是不稳重的人,也很难走到 ,很难坚持到底。

人生在世,总有顺利或不顺利、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既然选定了,就要尽量坚持。过日子也要如此,每个家庭都会有愉快或不愉快、幸福或不幸福的时候。既然选定了对方,一定要坚持。刚开始过日子的时候都会有新鲜感,时间久了都一样,所以不要换来换去的,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

学佛修行更是如此,无论是学修法门,如果像换鞋垫一样换来换去,是不会有成就的。所以,稳重很重要。

拥有出世间的功德、成就,要靠坚定的信念,否则不会有任何结果。获得世间的功德、成就也是如此,若是没有稳重的功德,也很难成功。如果不稳重,在世间也是寸步难行,也不会有其他功德。

智慧和稳重是做人的根本,如同树根一样。

二、有愧和不放逸

“树茎有愧不放逸”,智慧和稳重是树根,有愧和不放逸是树茎。如果没有树茎,就不会有树枝,没有树枝就不会有叶、花和果实。所以,树茎也很重要。

“愧”指惭愧,要有惭愧心。人不可能没有过失,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要有惭愧之心。佛法里讲忏悔,忏悔的根即是惭愧心。有惭愧心才会真正忏悔,若是没有惭愧心,即使每天念得再多,修得再精进,每天念几千遍百字明,诵千遍《地藏经》,也不是真正的忏悔,业障和过失还是忏不掉,无法清净。

从世间的角度讲,人应该有惭愧之心。这样,这个人一定会有改变,人生一定会很圆满。从修行的角度讲,惭愧之心是修法的根本。解脱的障碍是业障。若是有惭愧之心,业障会很快消除,成就也会非常容易。

身口意一定要保持谨慎,不放逸,就如同树干一样,始终处于明了的状态。若是放逸、散漫、懈怠,很难进步,也不可能精进,更不可能提高。所以,身口意不能离开正知正见,不能放逸,不能散乱,不能懈怠。要时时刻刻守护自己的三门,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注意,顺口就说一些话,习惯性地去做一些事,起心动念就更不用说了。这叫放逸!这样很容易造业,很容易犯错误。

无论是未成年人、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离不开沉迷、放逸的状态。每天都这样虚度光阴,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继续在六道轮回中流转,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都是因为放逸。

无论是从世间还是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不放逸都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功德。大家不要放逸,应以智慧谨慎取舍。

三、正直和誓言坚定

“树枝正直誓坚定”,比喻做人正直如树枝,要客观公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利益。如果总是特别自私,只顾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这种人肯定会遇到违缘和不可阻挡的障碍,不可能有成就,更不可能学佛修行。人的秉性就要正直。所以,正直很重要。

誓言坚定。一个真正的好人或智者,不会轻易立下誓言,也不会轻易承诺任何事情。他一定会以智慧观察。如果这件事情自己能做到,而且所做还不会给自他带来 和痛苦,这种情况下才会承诺去做。一旦承诺了,即使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也不会放弃,坚定地去履行承诺。

四、知恩和利他心

“树叶知恩为利他”,树枝上会长出树叶,以树叶来比喻人要有知恩和利他之心。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无论是父母、老师、亲戚、朋友乃至陌生人,只要对自己有恩,都不能忘记,有机会了一定要报恩。这是一种做人的原则,这样做今生来世都会快乐,都会顺利如意。

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应该报答佛菩萨和上师善知识的恩德。

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这么殊胜的教法,我们又怎能解脱成佛呢?所以,我们每天念《释迦牟尼佛赞》,也是表达感恩之情。

若是没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菩萨弘扬佛法,这个教法也很难存在,所以我们也要感恩菩萨。

尤其要感恩的是上师善知识。尽管佛出世了、传法了,佛的教法还没有隐没,但佛法广大奥妙,若是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摄受和指导,仅仅以个人的分别念和微不足道的信心,很难得到佛法,很难成就!

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还要有利益他人、帮助他人的心及行为。不要说学佛人,即使是一般的世间人,也应该有这种思想和行为,

若是有利他心,所获得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佛菩萨们之所以能圆满功德和福德,能到达彼岸,解脱一切痛苦, 依靠的是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人人都可以学这种发心和行为,这样,人人都可以令福德和功德圆满,从而到达解脱的彼岸。

五、信心和布施心

“树花信心发放施”,树可以开花,这里以树花来比喻人要有信心和布施心。

信心是佛法的根,相续中要真正产生佛法,主要靠信心。若是没有信心,在世间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我们学佛要想取得成就,也要靠信心。

信心是在明理中产生的,先明理然后产生信心。依靠信心,相续中才能真正产生佛法。有信心就能增长福德资粮。在世间也是这样,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

布施是指有施舍之心。无论是精神上的享受,还是物质上的享受,都要与他人分享。能与别人分享的心叫布施。我们应该有这种心。

今生得到了财富,是前世布施的果报。若是今生不做供养或布施,来世就会变得贫穷。如理如法地做布施,财富会变得越来越多,财产自然就会增长。我们经常说“舍得,舍得”,这是真理!有付出就有回报,布施是增长财富的因,这是佛讲的。

人人都可以做布施,主要是自己有没有这个意乐,会不会做。若是有这个意乐、会做,处处都可以做供养,都可以做布施;供养一炷香、一盏灯、一束花,谁都有这个能力。若实在不想花钱,供养一杯水也可以。若是能以欢喜心做供养,将来得到的果报会非常大,对自己的利益也会非常殊胜而不可思议。

六、安乐和声誉

“树果安乐及声誉”,树有树果,以此来比喻人享有的安乐和声誉。

前面的十种比喻是做人的原则及标准。如果树根、树干、树叶、树花都具足了,就可以结出果实。同样,如果具备了前面所讲的这些做人的原则与功德,你的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名誉也自然就有了。有了名誉,其他自然都会圆满。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完美的人,这样的人生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法师当时肯定地这样说,这些内容缺一不可。一棵树必须要具备这些部分,否则,哪怕是缺一个部分,这棵树也不完整。同样,一个人哪怕是缺少了上述任何一种品质,人生就不会圆满,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传递是积善,功德无量

(动动手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每天说健康知识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maogena.com/bmgtx/930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白茅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