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茅根 > 白茅根禁忌 > 正文 > 正文

芒种暑气盛,国医大师的解暑秘方赶紧收藏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1/2 12:13:18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也是入暑之后的第3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可以说正当农忙时节,所以芒种又叫“忙种”。

芒种时节,表示仲夏正式开始,炎夏高温模式即将开启。夏季暑邪当道,暑多挟湿,易伤津秏气,且夏季对应心脏,暑易入心。因此,要顺应天时的变化,养生重在防暑降温。

暑为阳邪,暑性升发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是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只在夏天发生。暑为夏日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为阳邪,所以暑邪伤人,多会出现一系列热性的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口渴、舌红、脉象洪大等。

暑为阳邪,阳会呈现出向上、向外的状态,即升散。所以当暑邪侵犯人体时,人会头晕、心烦,甚至突然昏倒,这就是中暑。向外,是说暑邪多从皮肤毛孔侵犯人体,导致毛孔开泄,大汗出。汗属于人体的津液,汗出过多则会导致津亏液伤。

芒种之后,气温不断攀升,湿气加重,但由于人体自身“气虚”“阳虚”,不耐寒热,过度出汗,耗伤津液,造成阴阳两伤者,也会“中暑”。故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注意“防暑”十分重要。

广东凉茶,夏日消暑降火

广东人常喝的凉茶,是夏日消暑祛湿的利器。炎炎夏日,没什么比喝上一碗正宗凉茶更让广东人安心的。

广东地处岭南,天气炎热,多雨地湿,自古多有瘴气。因此民间流行以消暑解热的中草药,熬水来喝,称为各式各样的“凉茶”。所以自古以来,广东人喝凉茶就喝出了名。天气炎热多雨,要喝点凉茶祛湿;偶感风寒,要煲点凉茶驱寒;熬夜上火压力大,也要喝点凉茶清热降火。

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而是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

炎炎夏季,一碗凉茶下肚,整个口腔顿时充满了浓郁的本草味,刚刚的苦劲,不用过多久便开始回甘,整个人暑气顿时散去,清爽更精神。

邓老凉茶,更适合现代人喝的凉茶

年,国医大师邓铁涛根据70余年的行医经验,结合现代人体质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改良传统凉茶组方,推出了更适合现代人喝的国医级凉茶——邓老凉茶。

邓老指出,过去有很多凉茶是比较偏寒凉的,因为古时岭南人以农业为生,劳动过程中常受到暑湿之邪侵袭,多属于实热之证,所以多以味苦性寒之品为主。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夏天又经常呆在阴冷的空调房间,导致阳气不足。而且熬夜、喜好冷饮等不良习惯,使现代人多处于阳虚的状态,若继续以老一辈的用药习惯来喝凉茶,容易损伤脾胃。

而邓老凉茶是改良了传统凉茶的寒凉配方,专门针对现代的环境、现代人的生活特征和体质特点、现代的自然气候条件因素并结合中医药文化而研制出来的一种健康饮品,是适合现代人喝的国医级凉茶。

邓老凉茶的配方是在中医经典名方“五味消毒饮”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配方遵循“君臣佐使”原则,甄选金银花、菊花、蒲公英、桑叶、白茅根、甘草,共六味本草,科学配伍。金银花为君,菊花为臣;辅以蒲公英、白茅根、桑叶,最后以甘草调和。整方性味平和,口感清润回甘。

邓老凉茶的诞生

说到邓老凉茶这个配方,其背后还有着一段故事。年“非典”肆虐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临危受命,担任抗击“非典”专家顾问组组长,不仅用中医理论成功治疗非典,取得了“零转院”、“零死亡”、“零感染”的成绩,而且深谙“上工治未病”的他,根据治疗非典的经验、配方,推出了预防“非典”的凉茶配方。

在“非典”后,邓老的学生朱拉伊找到邓老促膝长谈,希望振兴中医中药,让中医中药现代化。于是,邓老在此配方的基础上,改良出可供人们日常饮用的现代凉茶,并将配方赠送给了朱拉伊。科研成果从幕后走上了市场的台前,“邓老凉茶”因此诞生。小小的一罐凉茶,凝聚了国医邓老的中医智慧与济世情怀。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身体中的水分会大量散失,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而且,夏天很多年轻人爱吃烧烤、火锅等食物,无疑会“火上加火”。这时,来一罐邓老凉茶,清润舒畅,清爽又解暑,简直就是夏日的“清凉神器”。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防暑降温、多饮水是炎夏的养生重点,饮食也要以清补为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maogena.com/bmgjj/15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白茅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9